“我们需要的是鱼竿而不仅仅是鱼”。这是东河镇旧村脱贫户符莹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为了摆脱贫困,符莹熙排除万难重新求学,决心用知识改变命运,走出了一条由贫困户到乡村医生的逆袭之路。今天的《学习先进 决胜脱贫攻坚》专栏,让我们走进省级脱贫光荣户符莹熙,一起聆听她的脱贫故事。
一大早,符莹熙和往常一样拎着“家庭医生随访包”来到了自己管辖的村庄—东河镇东风村,开始上门为有需要的村民测量血压,指导他们科学用药。每到一户,符莹熙都会问长问短,详细了解随访对象的身体情况,并逐一做好登记。
现场声:要多休息,你现在能去看人家跳舞了吗?去,每天都去。你要适当地运动,少吃油腻的多吃青菜。
东河镇东风村脱贫户 关永英:我对她很满意,她的工作很到位,经常来给我量血压,血压高了她就给我送药。
符莹熙是东河镇东风村的乡村医生,今年3月份正式上岗,每月领取固定工资,一年下来大概有5万元收入,而这样的“工薪族”生活却是她早些年想不到的。
符莹熙是东河镇旧村人,家里共有4口人,因两个孩子年幼离不开她的照顾,只有丈夫符永照一人外出务工,收入十分不稳定,家庭条件较为困难。经过旧村村委会评定,符莹熙一家于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,开始享受国家政策帮扶,日子逐渐有了起色,但因缺少劳动力,家庭收入依旧不高。看着年幼的孩子,符莹熙不禁陷入了沉思。
省级脱贫光荣户 符莹熙:(当时)我每天都在家带孩子,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,也没有一点固定的收入,就想去学一门技术。
可是,当符莹熙提出要出去读书的想法时,立即遭到了家里人的反对,身边的朋友也感到十分不理解,这让她感到十分沮丧。
省级脱贫光荣户 符莹熙:他们都认为结婚生了孩子必须要努力挣钱养孩子、照顾孩子。
帮扶责任人文思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二话不说就来到了符莹熙的家里,让她不要放弃自己的想法,并耐心地帮助她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,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经过多番努力,终于攻破了家里老人的思想壁垒。2017年,符莹熙来到五指山第二卫生学校,踏上了为期3年的求学之路。
符莹熙丈夫 符永照:她去学习那段时间,我就在家带两个孩子,还忙着家里的大小事情,因为我希望她能够学到技术。
帮扶责任人 文思茹:现在(莹熙)已经毕业,到东河镇东风村当了一名村医,每个月的收入非常稳定。
学成归来的符莹熙成为了东风村的村医,丈夫符永照也成为了旧村的护林员,每个月都有固定收入,还盖起了新房,一家四口的小日子是越过越好了。不仅如此,经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,2020年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0367.56元,远远超过省定贫困线,还获得了省级脱贫光荣户。谈起未来的生活,符莹熙和丈夫眼里满是信心和干劲。
省级脱贫光荣户 符莹熙:现在我们夫妻俩都有一定的收入,生活条件也慢慢改善了,毕竟我们还年轻,我们还要更加努力,奋斗挣钱,把生活日子过得更好。